为什么叫刘邦为“沛公”呢?沛县在战国时期属于楚地,楚国的县令不叫令,秦的县令叫县令或县长。楚国的县令叫公,所以沛县的县令叫沛公,刘邦的沛公由此而来。
秦始皇晚年,刘邦负责押送一批刑徒去骊山修秦陵。
可在押送途中,这些刑徒纷纷就逃跑。
无可奈何之下,刘邦只好把剩下不多的刑徒都给犯了。
私放刑徒,无法交差的刘邦,为了躲避秦王朝的追捕,只好在芒砀山隐居,躲起来。
重回沛县:
几年后,秦二世上台。
在秦二世元年7月,发生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吴广起义。
程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的人民纷纷把当地的县令杀了,来响应他们的起义。
这个时候,沛县的县令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因为他自己是个县令,他怕自己管辖区的老百姓哪天把自己杀了。
终于他想到一个办法,他想:“我也起来造反,那我不仅不会被杀,还能再做头头。”
他把自己的这个想法,与萧何、曹参商量。
他两人对县令的这个办法,很是认可,但又表示,可能会行不通。
因为县令是秦王朝的官,他去号召百姓,百姓能信他吗?
那怎么办呢?
他俩就给县令出主意,让他把刘邦召回来,让他去号召百姓。
县令就同意了。
那时,刘邦和那些本来要去修皇陵的刑徒,一起隐藏在芒砀山。
现在听说县令请自己回去,很是开心,立即带上自己的几百号人往沛县赶。
当刘邦赶到沛县时,城门却紧闭,不让他们进。
见了萧何、曹参才知道,原来是县令反悔了,他怕刘邦会不听自己的,就不想他来了。
这时候,刘邦写了一封信,让人把这信射到城上。
信的内容:
各位父老乡亲,现在天下的大趋势是各地的人民起来杀自己的县令。
你们要保这个县令的话,哪天县令被杀,你们也会跟着遭殃。
为了你们自己的安全,你们还是及早下手,把县令给做了,你们就安全了。
后来,城里的老百姓把县令杀了,并打开了城门。
谁当头?
萧何、曹参他俩官大,也有威望,有当选资格。
但他俩不愿意。
因为当时农民起义,才刚刚开始,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如果当了头,却失败了,那是必死。
不如打个辅助,如果赢了,怎么也会是个官;如果输了,也有一线生机。
剩下就只有刘邦了。
一来,刘邦本来就是有罪之身,当不当都有罪。
二呢,刘邦有一支几百号人的队伍。
就这样,刘邦从逃犯变成了沛公。
为什么叫刘邦为“沛公”呢?
沛县在战国时期属于楚地,楚国的县令不叫令,秦的县令叫县令或县长。
楚国的县令叫公,所以沛县的县令叫沛公,刘邦的沛公由此而来。
投奔项梁:
刘邦起义不久后,天下反秦的势力正陷入困境中。
陈胜开始是一路凯歌,后来节节败退,最后兵败被杀。
而且此时刘邦的一个手下叛变,导致他丢了自己的大本营封邑。
他想夺回封邑,可前两次都失败了。
于是,他先是去投奔一个楚国王族的后代,叫景驹。
但景驹势力小,并不能帮刘邦夺回封邑,最后还被杀了。
无奈之下,刘邦又开始找新的靠山。
这次,他选择投奔项梁。
项梁势力强大,借刘邦战将、士兵,帮他收复了封邑。
所以,在项梁的帮助下,刘邦三夺封邑成功了。
西入秦关:
项羽的叔叔,项梁,起兵时,立了一个楚怀王熊心。
后来,项梁战死了。
熊心为了削弱项氏家族的力量,收回了项羽的兵权,自己掌握。
那时,项羽的羽翼还没有丰满。项梁战死后,在政治地位上,他不得不要听命于熊心。
不过,熊心不仅没有收回刘邦的兵权,而且还把入关灭秦的任务交给了刘邦。
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怀王之约。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刘邦后来能够称王,在这里是占了先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