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5年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历史上称西晋(公元265→公元316年)。公元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在士族支持下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晋,历史上称东晋。历史上为什么称西晋东晋而不是北晋南晋,因为南京大致位于洛阳东偏南,所以后人叫东晋,好似西汉东汉一样。
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多时候就是“复制+粘贴”,这一类的王朝非常之多,列如秦和隋,国诈短命而亡,汉朝和唐朝又很相似。
中间都亡国一次(王莽篡汉,武则天代唐),期间有长达上百年的动乱时期,东汉末年从军阀割据到三国,随后三国归晋;唐后有五代十国,最终被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大宋。
北宋疆域
晋和宋,都是属于篡位建立,然后就是北方异族入侵,导致亡国,皇室后人在南方重新建立国家,有意思的是,不管是衣冠南渡的晋朝,还是赵构从新建立的宋朝。
与前期相比,都是以淮河、秦岭为界,更为有意思的,从晋朝建立到隋文帝杨坚灭陈一统和赵匡胤建宋到蒙元灭宋,这一段时间都是三百年左右。
西晋大致上是继承了东汉疆域
但是,晋与宋之间是有区别的,比较明显的就是:晋朝分为两个时期,定都于中原的晋朝被称为西晋,南迁到江南的晋朝被称为东晋,但是定都于中原的宋朝被称为北宋,定都于江南的宋朝却被称为南宋。
在我们漫长的华夏史上,经济演变过程是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的过程,从夏商周开始,黄河流域就是最发达的地区,到了东汉后期还是这样。
尤其是人口,主要还是集中在黄河流域,除了国都洛阳所在司隶校尉,人口稠密的冀州、徐州、兖州、青州、豫州、并州都“扎堆”集中在黄河流域。
当时的长江流域只有三个州,从西往东分别益州、荆州、扬州。三州面积都非常的大,但人口相对黄河流域各州就较少一些。
况且益州、荆州、扬州三个州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长江两岸附近。比如益州人口在长江以南就较少,多集中在北岸的四川盆地,扬州也是如此,当时的扬州包括今苏南、皖南、浙江、福建、江西,但人口主要集中在苏南、皖南、浙北,而晋朝南迁后的国都,就在苏南的南京。
西晋建都于洛阳,但西晋灭亡时,国都已迁到了洛阳以西的长安,西晋国都洛阳与东晋国都南京,洛阳更像是在西北方向,南京更像是在东南方向。
也就是说,洛阳与南京的方位,大致是可以视为东、西走向,而不是南、北走向,洛阳与南京的方位都如此,更不要说比洛阳还要往西的长安了。
南宋相比北宋缩水不小
南京之所以称为南京,是在明朝迁都北京后,相对北京,南京自然很“南”。但元朝之前,中原王朝的国都多在黄河流域(金朝虽定都于北京,但后来也迁到开封)。
所以整体上看,南京与位于中原的国都,一般都视为一东一西,而不是一南一北。比如三国的吴国,定都于南京,人都称为东吴,从来没有被称为南吴。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到了东晋时,长江流域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比如人口多了,一级行政区划和城市越来越多了,到了唐朝,尤其是安史之乱后,江南成了朝廷最重要的财赋的来源地,已基本完成经济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五代十国(不包括奠定北宋的后周),天下大乱,尤其是黄河流域,成天杀来杀去,人口骤减。而南方的战乱较轻,所以江南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等到北宋统一南方后,长江流域的经济实力已在黄河流域之上了。
相比南宋,东晋更惨
大约从唐朝开始,“江东”这个词就很少用了,用得更多的是“江南”。南宋就很少被称为江东,更多的是称为江南。比如白居易著名的《忆江南》,杜牧的《江南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国都开封与南京之间的方位,一般都用南、北,很少用东、西,北宋灭亡后,南宋定行都于浙江杭州,称临安府。
行都是临时国都,但南宋根本无意北伐收复旧都,所以杭州是南宋的实际国都。
从地理上看,北宋国都开封在西晋国都洛阳以东约二百公里,而南宋行都杭州又在东晋国都南京东南二百四十多公里。如此,杭州更像是开封以南的城市,而不是开封以东的城市。
东晋时,其实东晋人习惯把西晋称为“西朝”,比如《世说新语-品藻篇》就说东晋权臣王敦在西朝(西晋)如何如何,而东晋士大夫经常聚在一起,对西朝(西晋)人物品头论足。在南宋时期,南宋人却不把北宋称为“西朝”。
比如秦桧,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南自南,北自北”的建议。就是北方人回北方,南方人归南方。
把宋高宗赵构气得直吐血,说朕是北人,难道也要回北方去(北方为金朝控制),在南宋人看来,开封就是一个位于杭州以北的城市,而不是杭州以西的城市。
由此可见,虽然东周西周、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及北宋南宋都是后世史学家为了研究而区分的,当时古代人所认为都是继承而来,所以都叫“周、汉、晋、宋”,但是在区分的时候也是有根据的,才划分“东西南北”的,而不是胡乱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