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窑设置温度和时间(陶艺电窑温度设置)

电窑设置温度和时间(陶艺电窑温度设置)

1. 电窑设置温度和时间

这还不简单,电窑SP-1/SP-2段,选择其中一段进行设定。你说烧1250那就是中温釉烧,可设置:SP-1温度200°,升温时间2.00小时,恒温0.00SP-2温度600°,升温时间4.00小时,恒温0.00SP-3温度800°,升温时间1.20小时,恒温0.00SP-4温度950°,升温时间1.20小时,恒温0.00SP-5温度1100°,升温时间1.30小时,恒温0.00SP-6温度1200°,升温时间1.20小时,恒温0.00SP-7温度1250,升温30分钟,恒温0.00SP-8温度1250,升温30分钟,恒温0.00第8段可要可不要,看釉上的薄厚程度而定。

2. 陶艺电窑温度设置

在1000-1200度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

1、黑陶是在焙烧时,前期采用氧化焰,烧窑快结束时用浓烟薰翳(这时火焰是还原焰),经短时间渗透,便呈现黑色。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有的黑陶表面乌黑发亮,胎体薄如蛋壳。白陶是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胎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

2、在我国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还出土了独具特色的印纹硬陶,此后,人们还创烧了表面施釉的陶器,称釉陶。常见的有两种,一是胎呈灰色,胎质坚硬,器表带有灰色透明青釉,烧成温度达1200℃的釉陶。其物理性能已接近瓷器,原料为高岭土,吸水率很低,火候1200℃,叩之有金属声。因此称这种釉陶为原始青瓷。另一种是胎呈红色,表面施绿、黄、黄褐色的低温釉,釉料中有铅作助熔剂,因之称铅釉陶器。在西汉晚期已经出现。唐三彩便是低温釉陶。

3、先用60-70℃的温度烘干,然后预热到600℃,再用1200-1300℃的高温加热,最后降温。烧制碗碟时,将高岭土、钾长石、钠石等粉碎,搅拌成面团状,用机器按碗碟形状压成坯,一批碗碟最快6个小时烧制完成,厚一些的则需10多个小时。

3. 电窑开窑温度

电窑烧制的温度约为摄氏1150至1200度,烧制的时间为24小时左右。

电窑SP-1/SP-2段,选择其中一段进行设定。可设置:SP-1温度200°,升温时间2.00小时,恒温0.00,SP-2温度600°,升温时间4.00小时,恒温0.00,SP-3温度800°,升温时间1.20小时,恒温0.00,SP-4温度950°,升温时间1.20小时,恒温0.00。电窑以电为能源,多半以电炉丝、硅碳棒或二硅化钼作为发热组件,依靠电能辐射和导热原理进行氧化气氛烧制。电子程序调控,操作简单,安全性能好,适用于各种工作场所,电窑是许多陶艺工作室必备的烧成窑炉。

4. 电窑的温度

电窑烧制的温度约为摄氏1150至1200度,烧制的时间为24小时左右。

5. 电窑设置温度和时间的原理

回转窑的工作原理:

水泥回转窑在高温状态下重载交变慢速运转,其附件设备维护和热工制度控制的水平关系到回转窑运行的安全和效率。传动装置的维护重点是设备的润滑、运行状态、动态检测以及大小齿轮的啮合精度;支承装置的安装精度决定着回转窑能否安全可靠运行,运行中应注意合理控制各档托轮承载量分配、托轮的布置形式、液压挡轮的上下行压力及时间、托轮的受力、轮带与垫板的间隙。密封装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回转窑热工制度及运行成本。加强回转窑日常维护数据整理分析,有利于设备的管理工作

水泥烧成设备有竖窑、湿法回转窑(旋窑)、普通中空干法窑、立波尔窑、预热机窑(SP)以及目前普遍使用的新型干法回转窑(旋窑)。

回转窑设备(旋窑)是一个有一定斜度的圆筒状物,斜度为3~3.5%,借助窑的转动来促进料在回转窑(旋窑)内搅拌,使料互相混合、接触进行反应。窑头喷煤燃烧产生大量的热,热量以火焰的辐射、热气的对流、窑砖(窑皮)传导等方式传给物料。物料依靠窑筒体的斜度及窑的转动在窑内向前运动。。

(1)回转窑设备(旋窑)一方面是燃烧设备,煤粉在其中燃烧产生热量;同时也是传热设备,原料吸收气体的热量进行煅烧。另外有时输送设备,将原料从进料端输送到出料端。而燃料燃烧、传热及原料运动三者间必须合理配合,才能使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能在原料通过回转窑(旋窑)的时间内及时传给原料,已到达高产、优质、低消耗的目的。

(2)原料颗粒在回转窑设备(旋窑)内运动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假定原料颗粒在窑壁上及原料层内部没有滑动现象时,通常认为原料运动是这样:原料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与窑壁一起像一个整体一样慢慢升起,当转到一定的高度时,即原料层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等于原料的堆积角时,则原料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料层滑落下来。由于回转窑(旋窑)有一定倾斜度,而原料颗粒滚动时,沿着斜度的最大方向下降,因此向前移动了一定的距离。

当原料在窑内运动时,原料颗粒的运动方式有周期性的变化,或埋在料层里面与窑一起向上运动,或到料层表面上而降落下来。但只有在原料颗粒沿表面层降落的过程中,它才能沿着窑长方向前进

原料在窑内运动的情况将影响到原料在窑内的停留时间(即原料受热时间);原料在窑内的填充系数(即原料受热面积);原料粒度翻动情况,也影响到原料的均匀性(即影响到燃烧产物与原料的表面温度)。

各种运动条件对中心角的影响,也就是对原料颗粒填充系数的影响,必须加以注意。如果要在窑内保持一定的填充系数,就需使窑的转速和喂料速度互相配合,并保持一定比例;这也是提高产量、质量,稳定热力制度,克服结团等的工艺条件。

6. 电窑烧制的温度及时间

电窑烧制的温度约为摄氏1150至1200度,烧制的时间为24小时左右。

7. 电窑炉怎么设置温度

窑炉或火炉 是指用于烧制陶瓷器物和雕塑或是令珐琅熔合到金属器物表面的火炉。一般用砖和石头砌成,根据需要可以制成大小各种的规格,能采用可燃气体、油或电来运转。

电窑比使用可燃气体和油的窑更容易控制温度,但是一些陶工和雕塑家认为电窑的温度上升太快。

8. 电窑怎么设定温度

陶瓷的烧制,常因需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烧法和次数。先以烧法而言,有氧化烧(O.F.)、还原烧(R.F.)两种。

氧化烧即是在烧制过程中。窑室内一直都有充分的氧气燃烧。直至完成,电烧即属此类烧法(因电窑没有火焰)。

还原烧,是当窑内温度上升至900℃之后(此温度是依一般状况而定),开始减少窑内的氧气,使窑中产生缺氧的情形,导致火焰需从坏体或硼中寻找可供继续燃烧的氧气,使釉中的氧化金属改变性质,因而呈色的效果,也烧制的次数,则与成本和经济相关,许多瓷工厂为了节省成本,多采一次烧成法;若是绘有釉上彩的瓷器,则需二次以上的烧制,才得以完成

9. 烧窑温度设置

1、取土 制瓷所用的瓷土都要取材提炼。一般先依山采土,然后碓(dùi)舂(chōng捣制),并将其中色澄质细者用溪水淘洗干净,再制成砖状的不(dǔn)子(特指做成砖状的瓷土块,是制造瓷器的原料)待用。

2、练泥 练泥是决定瓷器材质优劣的关键所在。其方法是把瓷土放入缸中,以水浸没,再用木棍不断地搅拌分离杂质,接着用马尾细箩过滤;最后将泥水倒入下铺细纱布的无底木匣内;待水干后取出,并用铁锹翻动使之结实。

3、镀匣 瓷坯在入窑前必须装在匣钵内烧制,才能防止制品互相粘结,提高质量。匣钵为拉坯制成,所用的材料是较粗劣的不土,成型后先将其入窑空烧,再装坯烧制,这个过程就称为“镀匣”。

4、修模 古代烧制圆形瓷器,每一器物必先有一个模子,只有这样,瓷器的大小款式才可整齐划一。而模子必须同原器相似,且不能过大,约一尺的模坯烧成后会收缩至七八寸。所谓修模,而不叫造模,是因为一个模子通常要经过数次的修整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5、洗料 瓷器所用的色釉料,都须经过挑选、洗净、入窑炼熟的步骤。而瓷器上釉色之后,又要在外施一层白釉以呈现斑驳的色彩。

6、做坯 做坯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对于圆形器,用拉坯车拉坯而成;对于方形或有棱角的器物,则将坯泥用布包裹后,以平板拍成片,再裁剪粘合成形。

7、印坯 圆形器在拉成坯阴干时,为了防止碎裂,就需要印坯的工序。在坯稍干时,将泥坯置于模子内,或用手拍按使其周整,或将坯用小轮车旋转印拍,最后再阴干。接着,乳料工将器坯排列在长条的直木上,运送至下一道工序。

8、旋坯 瓷坯的形制是由坯模而定,但器内外的光洁度却需要旋削加工而成。旋坯有专门的轮车,车中心立有一木樁(zhuāng同桩),大小与坯形相似,椿顶部用丝帛相裹以护坯。使用时将坯倒扣于椿上,一边转动一边用刀旋削,这样坯里外都能平整如一。古时制瓷,一般都将器把、坯足加长二三寸,为了便于画坯蘸釉时把握;待各项工序完成后,再由旋削工去柄挖足。

9、画坯 画坯犹如添衣,是体现陶瓷器自身美感的重要步骤。古代画坯,分工十分明确细致,“画者不染,染者不画”,另外还有锥工、雕工、镂工等。一件青花釉里红的制作,就需要画工先将红彩画于器上,而釉外的青花边线是出自旋坯工之手,器底的题款则由落款工完成。

10、荡釉 荡釉也称为上釉,主要有三种旧法:对于方形或有棱角的器物,是用毛笔蘸釉涂于器上,缺点是釉层不匀;对于圆形器,通常都用将其放入缸内蘸釉的方法,但如果器物过大,由于器重极易破损;所以对大件圆器都用吹釉的手法,以一端蒙细纱的竹筒将釉吹于器上,其次数从三四遍到十七八遍不等。

11、满窑 窑炉呈长圆形,犹如倒置的翁罐,高宽约为一丈有余,窑深则是高宽的数倍以上;其上罩有窑棚,烟囱有两丈多高。瓷坯制成后,装匣入窑,在窑炉内都呈分散排列。窑火有前中后的区别,一般视釉层的厚薄来定位放置。烧窑时则将炉砖留有一孔,用以试火照(又称“火标”,烧窑时用以检验窑内温度和坯件成熟情况的一种试片),火照若熟就止火,熏闷一昼夜后才可开窑。

12、开窑 烧制瓷器的成功与否,窑火是关键。通常,开窑需三日,当窑中的瓷匣还呈紫红色时,窑工进窑取瓷。开窑工先用数十层湿布蘸冷水包裹头、脸、肩、背等处,然后入窑,并在热窑内放入新坯烘焙,以去除水分。

13、彩器 五彩、斗彩以及珐琅彩器都需将各种色料研细调和才能上色。用色的方法有三种:用芸香油调和,用胶水调和及用清水调和,且都各有长处,油调便于渲染,胶调易于涂抹,水调则有利于堆填。

14、炉烧 白瓷加彩后,需要复烧以固色。而此烧炉又不同于窑炉,有明炉和暗炉之分。明炉是开放式的,专用以烧制小件瓷器;暗炉为封闭式,高三尺径长两尺,专烧大器,可使器物受热均匀。

10. 电窑设置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电窑原理一般是通过电热元件发热,把电能转变成热能的方式,实现快速加热,传热方式是依靠电热体的固体辐射传热及自然对流传热电窑具有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重量轻、线性升温、热效率高、快速简便等优点。

电窑不需要燃烧设备,也不需要通风设备,便于实现温度精确控制,可以随意根据需要设定预热、加热、保温的温度范围,随时为制品加热,线性升温匀速,窑内制品不受烟气及灰渣等影响,故产品烧成质量好。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