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约公元145—208),东汉末医学家,汉族,身高约合现今1.61米。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〇八年)。
华佗历史上却有其人,他的事迹主要记载在《后汉书·方技传》和《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中。
关于华佗的名字,华姓是中国比较古老的姓氏,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来源主要有子姓、姒姓、姬姓和嬴姓,元明清时期还有部分蒙满等少数民族汉化姓华。三国时期就有名人华雄、华歆等,现在中国人数也不算太少,排在196位。
而佗字,《说文解字》解释为“佗,负何也。”同时佗发有披发的意思,所以很可能华佗是表示他外貌的别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的外号,这在古人中很常见。另外华佗历史上记载别名华旉,这个字是阳气增长,惠及万物的意思,在古人名中很常见。
所以华佗实际的名字可能是华旉,字元华,而华佗是别人对他的称呼。
历史上华佗是沛国谯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有药都之称的安徽“亳州”,是曹操是老乡。华佗的最早目标应该也是和当时所有的读书人一样,出仕做官,而学医只是他的兴趣爱好,因为在古代文人一般都会学点医术,但如果以医生为职业就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贱业了。
所以华佗一直是想当官,而看不起自己的职业,如《三国志》记载:“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并且华佗早年的时候,“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甚至已经有了孝廉的身份,而且黄琬也征辟他为官,但年轻时候的他可能有点心高气傲,都没有去就任,但随着年龄增长,当官开始成为了他的执念。
可是华佗又被他的医术所误,越来越以神医的身份闻名,但这个身份又妨碍了华佗当官。史书上记载“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但历史考证华佗应该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我猜测华佗可能有少白头,身体上也有类似驼背的问题,所以引起人们的误解,也产生了华佗这个别名。
那么我推测华佗早期被举孝廉后很可能也是形象的问题,而被授予的是小官,因此心高气傲的华佗不愿就任。而随着华佗神医的名声越来越大,且人们都以为他年已百岁,就更不可能推荐他为官了。
虽然华佗在当官上有执念,并一直看不起自己的职业,但这不能否认华佗在医学上的杰出成就。史书上记载了华佗很多医疗的记录。
华佗抓药不用称,只要一抓就是准确的分量,而且针灸往往也只需要一两处穴位,且效果明显。如病人腹部长有肿瘤,华佗会让病人喝麻沸散,等无知觉后,开肠破肚,取出肿瘤,在缝合伤口,四五天就能见好,一个月就能痊愈。
原甘陵相的夫人怀孕六个月,腹部疼痛厉害。华佗诊脉后发现胎儿已经死了,命人摸胎儿的位置,左边是男,右边是女。那人回答是右边,华佗于是开药给夫人喝下,产下胎儿果然是男孩。同时县里的小吏尹世四肢不舒服,口干,小便困难,不愿意听人声。华佗诊断后让煮点热食吃吃看,如果出汗就好了,不出汗就活不过三天。后来尹世吃了热食依然不出汗,果然三天后就死了。
还有三国著名的陈登,因为非常喜欢吃鱼脍,也就是现在的生鱼片,得了寄生虫病。华佗为他诊治后,吐出了三升多的虫子。华佗说这个病三年后还会复发,如果碰到好医生还有救。三年后陈登果然复发,可惜华佗不在,陈登不治身亡。
后来华佗的那个老乡曹操有头风病,于是便把自己这位神医老乡请了来。华佗为曹操扎了一针,头痛就好了。但华佗表示曹操这个病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治好的,需要长期调理。
但时间长后华佗思乡心切,又因为自己的性格不愿意被曹操向奴仆一样调遣,于是借口妻子身边请假回家。华佗回家后,曹操头痛又发,不停写信催促华佗,但华佗始终以妻子有病拒绝。最后曹操派人去调查,如果华佗妻子真的病了,就赐给小豆四十斛,并放宽期限,但如果华佗撒谎就把他抓回来。
结果调查的人发现华佗果然是撒谎的,于是将他押回,荀彧以华佗医术高超向曹操求情,但曹操说:“不怕,像华佗这样的难道天下就没有了吗?”于是华佗竟被拷打致死。华佗临死前,将自己毕生的书稿交给狱卒,但狱卒怕受牵连,不敢接受,于是华佗将它一把火烧了。
华佗死后,曹操的爱子曹冲病重,这时候曹操才后悔不已,不应该杀华佗的。不过华佗生前有两个徒弟,一个是广陵县吴普、彭城县樊阿。吴普不仅继承了华佗的医术,还被传授五禽戏,最终活到了九十岁。而樊阿非常擅长针灸,活了一百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