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郑州一场让人始料不及的大暴雨,让人心生疑虑,外界诸多的质疑如潮水般涌来。不是在2020年的时候,郑州就批复了534.8亿要建设海绵城市吗?怎么这回的受灾还这么严重呢?这个海绵城市看起来一点都不吸水啊。
我们先来复盘一下这次不寻常的大暴雨,三天下够了一年量的雨,甚至在20号16-17时的时候,一小时的降水量就达到了209.1毫米,相当于一年三分之一的降水量,相当于150个杭州西湖直接当头浇到了郑州的头上,这谁扛得住啊?这种等级的大暴雨,即使做足了充足的准备也是会有被淹的风险,只能说是尽量减少人员的伤亡。
所以,这回的灾情如此严重,客观上来看,实在是雨太大了,这天气太极端了。
说完这个,我们来探讨探讨大家在说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到底是什么?它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吗?建设了海绵城市以后,人们未来是不是就不用再受到内涝的困扰了呢?
海绵城市的本意和它的名字一样,希望能够建设一个像海绵一样的城市,当城市出现强降水等自然灾害的时候,城市在应对上能够具有良好的弹性。说得专业一些,海绵城市是一种管理城市雨水和洪水的概念,被称为“低影响开发与水系统构建”,在下雨的时候通过戏水、蓄水、渗水和净水,让雨水在需要的时候能够为人们所用,并且在城市当中实现自由的跨尺度的转移。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关注到了城市建设的外表,更是关注到了城市运营的里子。我们会发现,海绵城市实际上是将自然的途径和人工的措施结合了起来,通过给传统的排水管道减负和补充,更好地发挥城市的作用,在海绵城市的建设当中,实现多种渠道水源,如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统筹使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正常的指导下,全国有非常多的城市都在开展海绵城市的建设方案。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当中,道路往往都是硬化的,当人们遇到强降水或者洪水的时候往往都是通过管道和沟渠来进行排水的,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城市一旦下雨就很容易内涝。
而海绵城市在建设当中则强调了通过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通过源头分散、慢排缓释来避免城市的内涝,又能以此有效地收集雨水。
所以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减少内涝,从环保的角度来看还提高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那么建设一个海绵城市要多久呢?建设一个海绵城市所需要的时间比人们想象中都更久,可能要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于郑州来说,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只是刚起步,并不能说明它们的建设是失败的。
作为老牌的发达国家,德国的地下管道系统、雨水收集和城市建设水平都是相当之高的,它们的海绵城市成效也是举世瞩目的。
尽管如此,在之前的西欧大暴雨当中,德国还是出现了大面积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海绵城市建设更成功就能幸免于难。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明海绵城市是没有用处的,只是当天气过于极端的时候,我们的海绵城市还无法去应对而已。海绵城市不意味着不会发生内涝,大家要合理去看待城市的建设,现在来看,当人类面对自然的灾害的时候还是相当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