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是什么状态(人为什么喜欢微醺的感觉)

微醺是看似你醉了,但其实你心里清醒的很。在这种状态下,在清醒和混沌之间,享受那种放飞自我的轻松感,但是又不至于失态。正是这种让人放松的状态,让人感受到了轻松,贪恋这种放松,所以一杯跟着一杯停不下来了。

微醺是烟火,酒醒是生活;微醺是结束一天最好的方式;微醺的代名词是浪漫与自由……

山河的广阔,世界的浪漫,都在让我快乐前行。云朵偷喝了我放在屋顶的酒,于是她微醺的脸红成了晚霞。

最近流行起来的“微醺”其实是一个很古老的词,“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听起来就颇具惬意和超然物外的样子。

古龙说,这是一种对周围的把握非常清晰,思维异常活跃的清醒状态。微醺的感觉刚刚好,恰到好处点到为止,没有清醒时的过分冷静,也没有烂醉时的过分放肆。

相比于醉酒,微醺状态时,酒精是拉近关系的利器,它能使人放下戒心,敞开心扉,此时不仅话多,而且“酒后吐真言”。过量饮酒、酗酒固然不好,这自然是有大量研究证明的,但少量饮酒是如何能起到这样改变人的人格、语言认知、情绪感受和表达的呢。

微醺时,我们会笑得更放纵,有更强的倾诉欲望,清醒时候难以说出口的话,这时候会变得有些许肆无忌惮——无论是借着“醉意”还是由于酒精导致的认知的变化。精神的压力被弱化,行为和思想上自然少了很多束缚,“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然而,要达到完美的“微醺”体验,酗酒或者暴饮自然是不合适的,另一方面,酒品的好坏也至关重要。差的酒喝一点就“上头”,也就是头痛、头晕、恶心甚至会有一些神经、肌肉中毒症状。上头让人难受,不仅会破坏刚刚放松的心情,还会阻碍酒后社交的进行。

原理上,酒后上头是由于酿酒过程中微生物控制不严格,导致产生了较多的包括甲酸乙酯(产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倦睡、神志丧失等典型“上头”症状)等在内的毒性物质。减少或者避免上头,自然要选择高质量的酒品。

酒品的质量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上头”,这是酿造质量的基本要求,二是要有丰富的口感。前者要求严把正常质量关,后者则跟生产的原料、发酵的环境条件有直接的关系。

至于怎么才能把酒喝到微醺状态?这也得因人而异,毕竟每个人的酒量都不一样,有的人喝几杯就行了,而有些人喝酒如喝水,那就得另谈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