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地区指的是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地区,历史行政区划名,存在于1968年至1996年,位于陕西省西南部。1968年由汉中专区改称为汉中地区;1996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汉中地区,设立地级汉中市。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典故。北伐中原是诸葛武侯一生的夙愿,而蜀汉前进基地的汉中也因此被大部分人所熟知。
在古代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汉中因与关中有秦岭相隔,且气候环境也属于广义的南方地区,所以长期处在巴蜀的政治单元区划中,一直是标准的蜀地,为何今天的汉中却成为了陕西省的一部分呢?
汉中盆地处在秦岭与大巴山、米仓山之间,是典型的山间盆地。由于秦岭的连绵巍峨阻挡了汉中盆地与关中的交通,因此历来两地之间只能依靠陈仓道、褒斜道与子午道等少数几条河谷通道进行交流,在筑路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两地长期处在相互闭塞的状态。
转而看南方,汉中盆地与南方的四川盆地之间尽管也有山脉相隔,但是大巴山与米仓山海拔相对低矮,通行难度相对较小。因此,从先秦时代开始,汉中盆地先后为巴国、蜀国所占据,秦国灭亡巴蜀之后,汉中依旧保持与四川盆地的密切联系,并在汉代继续归属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益州刺史部管辖。
图/秦岭
从东汉末年公孙述称帝于巴蜀开始,汉中就成为了巴蜀本土割据政权与中原政权对立的前沿阵地。汉末的蜀汉政权、东晋的成汉再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前后蜀政权,这些强大的巴蜀格局政权往往都是在掌控汉中盆地的情况下扼蜀道之险,进可以染指关中陇右,退则可以割据西南一隅,让处在北方的中原政权十分头痛。
这种以山川形便来划分政区的模式,长期主导着西南地区的地缘战略模式。一道秦岭划分开的关中与巴蜀,常常会成为兵戈交错的战场前线。
这种巴蜀与汉中二元一体的模式也一直持续到了到两宋时期。北宋初年,汉中划归利州路,与当时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四川路”,这也就是我们后世所熟知的四川之名的由来。
让汉中归属权发生变动的重大事件发生在南宋末年的蒙宋大战中。
在蒙古人征服宋朝的过程中,南宋军民利用蜀道之险对来犯之敌层层阻击,并在巴蜀全境设立山城堡垒体系对抗凶残的蒙古铁骑,这种全民抵抗的势头在钓鱼城一战中甚至让蒙哥大汗也命丧于此。沉痛的损失激怒了蒙古人,使得对方在巴蜀之地进行了多次惨无人道的屠城,而南宋军民也不得不在宋廷灭亡后向蒙古屈服。
经过如此惨痛的战争后,以北方为核心的蒙古人开始重新审视巴蜀与关中的行政区划。巴蜀之地作为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四面环山,掌握秦岭天险之后可谓固若金汤。坚固的外部防御如果再配上成都平原肥沃的农业资源,简直可以说是叛乱势力滋生的绝佳温床。
因此,为了破除山川形便划分赐给巴蜀的天然屏障,防备四川再出现反对势力,便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区划方法,将汉中与安康等陕南地带划入陕西行省,从而将曾经的天险消融于无形之中,以关中掌控四川北方门户命脉,一旦出现叛乱苗头,中央便可以迅速派遣快速反应部队进行弹压。
自此之后,陕南的汉中与安康等地便正式归入陕西省辖地,成为了秦地的一部分,至今已有700余年之久。不过,直至今日,陕南地区依旧保持着与关中地区差异巨大的文化习俗与语言。
图/汉中依旧属于西南官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