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都是这样认为,那么我们真的是辜负了这一场危机,辜负了举国上下的向死而生的付出。这哪里是一只黑天鹅,这是切切实实的灰犀牛,危险一直在那里,视而不见的结果就是一旦发生就惨烈无比。
张文宏医生在一篇华山医院的 10 万+ 热文里提到了两个概念:黑天鹅和灰犀牛。
他的原文节选在此:
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一次黑天鹅事件。我们被突如其来的、无法预测的黑天鹅事件攻击了,我们今天经过的不幸都是因为运气不好而已。
如果我们都是这样认为,那么我们真的是辜负了这一场危机,辜负了举国上下的向死而生的付出。
这哪里是一只黑天鹅,这是切切实实的灰犀牛,危险一直在那里,视而不见的结果就是一旦发生就惨烈无比。
有学生发微信给我,说这两个概念我在之前的课里有讲过,能在生活中碰见学过的概念,他觉得很亲切。
这俩概念的名字虽然都很有画面感(犀牛和天鹅都是常见动物),但它们包含的信息量其实很大,理解和掌握起来并不容易。
很多媒体中常出现的“听着很酷、很形象”的概念,其实都并不好理解和掌握——别看这些概念的名字只有几个汉字。
我举几个例子吧。做空、边际成本、机会成本、模型、认知偏误、大数据、基因编辑。
许多读者经常在媒体上见到这些概念。见多了就有种熟悉感,熟悉了就以为自己懂了。
这种“认知幻觉”——我以为我懂了但其实我并没有懂——的重灾区是人文社科类概念。大部分读者对理工科类概念有敬畏心,但对人文社科类概念的敬畏心较弱。
你找一个人文社科学得好的朋友,不管是国内大学还是国外大学的,找他/她认真聊一聊他们的专业领域。
聊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人文社科类的很多概念其实很难懂。
那怎样才叫懂一个概念?
找个不懂的人来,你能给他/她讲到懂,你才算真的懂。著名的费曼学习法的底层逻辑也是如此。
IB 各类课程作业里,考察“概念理解”时,为什么少有选择题,却有很多简答题?
因为做选择题有可能蒙对,但做简答题时,如果你不懂一个概念,你很难写出合理的答案。
那现在我们就来测试一下:
不查任何资料,你能不含糊地说出张文宏医生提到的“黑天鹅”和“灰犀牛”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黑天鹅和灰犀牛这两个概念源自下面这两本书(我把中文和英文版封面都放出来了)。
我对《灰犀牛》这本书的评价一般,只看了前 2 章我就读不下去了。这本书的豆瓣得分也很低,长期在 6.5 分以下。
相比之下,《黑天鹅》是本好书,来自我很喜欢的作者塔勒布。
那黑天鹅和灰犀牛到底指什么呢?
先说黑天鹅吧。
长久以来,欧洲的博物学家和民众都以为天鹅只有白色的。如果有人说白天鹅,那就是啰嗦,因为根本没必要给天鹅加“白”这个定语。
每多见一只白天鹅,这种信念就加深一分。
剩下的就是历史了。
西方人到了澳大利亚,看到了一只天鹅。黑色的。
一瞬间,他们上千年建立起来的天鹅知识体系垮塌了。
概率论专家、知名作家塔勒布用这个历史典故来描述和定义一类事件。也就是《黑天鹅》一书中说的“黑天鹅事件”。
黑天鹅事件有 3 个特点:
1)完全意料之外
2)后果很严重/影响很深远
3)但发生后我们能找到原因解释的事件
比如对于美国人来说,911 就是一个黑天鹅事件:1)根本没想到 kongbu 分子会直接开飞机在纽约撞大楼,2)对整个美国来说是影响极大的国难,3)但事后可以找到理由去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次恐怖袭击。
第 3 点不太好理解,我来展开说一说。说黑天鹅事件是“发生后我们能找到原因解释的”,说的是这类事件是可以事后诸葛的。
也就是说,我们很容易能为黑天鹅事件找到原因,这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之后能预测黑天鹅事件,认为黑天鹅事件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但实际上,黑天鹅事件是极难预测的。
讲完了黑天鹅,我们接着来说灰犀牛。
那灰犀牛是什么呢?《灰犀牛》的作者 Michele Wucker 在书中给过一个生动形象的讲解。
你去非洲旅游。旅途中,当地的资深导游多次嘱咐你,如果遇到灰犀牛,最好能趁它不注意,就立刻悄悄溜掉。千万不要走近它,因为这样你会激怒犀牛,你会有生命危险。
你嘴上答应了导游,但你心里想的却是,你来非洲就是要近距离拍摄这稀有的灰犀牛。你才舍不得悄悄溜掉。
你认为自己不会那么倒霉。你相信,即使靠近犀牛拍特写,也不会激怒犀牛——你很有信心把握好分寸。
在旅途中,你趁着自由活动的时间,擅自四处寻找灰犀牛,结果还真让你找到了两只灰犀牛。
不幸的是,慢慢靠近两只犀牛的你,激怒了其中的一只。它愤怒地冲向你。
面对这个杀气腾腾的庞然大物,怎么办?是赶紧跑开?是原地躺平装死?还是赶紧爬上身边的一棵树?
你什么也没做,你只是站着。你看到这只灰犀牛离你越来越近。
跑开,装死,爬树,选哪个都可以,但就是不能选择原地站立,不能选择什么也不做。
读到这,你应该知道什么是灰犀牛事件了。
灰犀牛事件的特点也有 3 个:
1)事件很明显
2)事件后果很严重
3)只要积极合理地应对,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但就是有人无动于衷
举个例子。在不久前的除夕,疫情之严重已经很明显,各级电视台都在全天滚动提醒民众:新冠肺炎会致命,而且传染性很强。
有关部门、媒体和亲朋好友都在讲,不聚会,戴口罩,勤洗手,可以极大降低被传染的概率。
但你还记得吧,面对这 2020 年的灰犀牛事件,还是有些人在春节期间,出门聚会,不戴口罩,把别人的警告当耳旁风——仿佛他/她自带新冠病毒抗体。
对于来势汹汹的灰犀牛,他们视而不见。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的大脑自带各种认知偏误 (cognitive biases) 。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就是为了对抗这些认知偏误,在生命中多做合理的事。
讲到这,我就讲解完什么是“黑天鹅”和“灰犀牛”了。
现在,请你再读一遍张文宏医生的评论:
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一次黑天鹅事件。我们被突如其来的、无法预测的黑天鹅事件攻击了,我们今天经过的不幸都是因为运气不好而已。
如果我们都是这样认为,那么我们真的是辜负了这一场危机,辜负了举国上下的向死而生的付出。
这哪里是一只黑天鹅,这是切切实实的灰犀牛,危险一直在那里,视而不见的结果就是一旦发生就惨烈无比。
怎么样,是不是读出了更丰富的含义?
最后,我向你发出一个小小的挑战。请向你自己证明你真的理解了“黑天鹅”和“灰犀牛”这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