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觞是什么意思(典故和名词解释)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这种游戏非常古老,逸诗有云:“羽觞随波泛”。

"曲水流觞"原本是古代民间祈福免灾的一种习俗,即是娱乐,也是一种社交活动。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们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每到初春时节,踏青赏春,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估计是木制或是瓢之类的吧,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寓意吉祥安康。

晋代时,会稽内史王羲之和他的亲朋好友在郊外,举行了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带着几分醉意,王羲之挥毫写就了"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便成为千古佳话,千古之大雅。

时代的变迁,古代的十几度的米酒,升级为五十三度的茅台酒。曲水流觞也就变成了现代版的野外烧烤。当然,追求儒风雅俗还是相通的。

最近,新华社有个短评,评价了贾浅浅的诗,说"或可自赏,莫付流觞",是说"你自己写的自己看看就算了,不要拿出去张扬了"。意思这种诗进不了大雅之堂。流觞也就是"曲水流觞"之类的儒雅之事。

不过"或可自赏,莫付流觞",更适合于前不久老司马表演的"将进酒",有人说老司马喝了抽筋酒,有人说老司马完全亵渎了李白那种气势磅礴,无限美好的诗句,隔壁王奶奶说,看了老司马表演的将进酒,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

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这种传统历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

“曲水流觞” 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欢庆和娱乐,二是祈福免灾。

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位全国军政高官,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

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而《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tiè)”。

有诗:

(1)兰亭曲水擅风流。移宴向清秋。

(2)流觞元已奚所因,更指三日为良辰。山阴坐上皆豪逸,长安水边多丽人。

(3)碧池萍嫩柳垂波,绮席丝镛舞翠娥。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

(4)兰亭丝竹。高会群贤,其人如玉。曲水流觞,灯前细雨,檐花蔌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