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大喜事金榜题名时 | 古人四大喜事金榜题名时是什么榜

老百姓常讲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四大喜事是人生中最欢喜的事,也是古代人常说的四大喜事,但对于这“四大喜事”出自哪里,很少有人知道。

古人四大喜事之一:“金榜题名时”是什么榜,为何古人很重视?

老百姓常讲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四大喜事是人生中最欢喜的事,也是古代人常说的四大喜事,但对于这“四大喜事”出自哪里,很少有人知道。

对于人生“四大喜”源头,历史有过争论,有说是出自北宋汪洙的《神童诗·四喜》。

汪洙,字德温,是北宋末期的诗人,此人九岁时就能作诗,因此有“神童”之称。据说汪洙才华横溢,写了很多绝句诗,有些诗都是些小孩便于记的短诗。

因为当时私塾把汪洙写的30多首五方绝句编成集,叫作《汪神童诗》,这些诗读起来简单易懂,便于推广,与《三字经》一起成为古今奇书,流传很广。而汪洙诗中四喜也提到现在常说的四喜。

还有人说“人生四大喜”出自宋朝的洪迈写的《容斋随笔》,其中《四笔卷八·得意失意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无论出自哪里,汪洙和洪迈都是宋朝人,可见“四大喜事”出自自宋朝。

金榜由来

对于“人生四大喜”,究竟出自何人之手,那是考古学家的事了。咱们来看看“四大喜事”中的第四喜“金榜题名时”,这里所说“金榜”是什么样榜,为何没有银榜、铜榜之说?

五代时期的王定保在他的《唐摭言》第三卷写道:“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要了解古人所说的金榜,首先要知道古代科举考试一些知识。古人间交往,常对某官员或者某位才子介绍时,经常带有“某某是两榜进士”出身。

而且我们看古装剧中,科举考试有“放榜”之说,考试后会有人喊“放榜了!”,于是一帮学子就涌向衙门,在衙门张贴的大榜中看自己考试取得名次。这个习俗也一直延续现在的高考。

我们都知道,科举考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合格的叫作“秀才”,也叫“生员”。

这两个身份虽然低,却是进入第二阶段考试的基础,只有取得秀才身份才能再接着往下考,然后参加乡试、会试和殿试的三级考试。

而每个省的生员、监生、贡生则参加各省城举行的三年一次乡试,考试合格称为“举人”。

朝廷公布每个举人的榜又被称为“乙榜”,又叫“乙科”、“一榜”,考上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乡试,然后第二年到京城参加礼部主办的会试。

而会试全,也有资格参加皇帝亲自主考的殿试,只有在殿试中考中了才叫“进士”,而这个进士榜又叫“甲榜”,也称为甲科和金榜,这就是古人关于金榜的由来。

两榜由来

刚才我们提到了“两榜进士”,那所谓的“两榜进士”出身到底是指什么呢?

据史料记载,两榜就是常说的甲榜和乙榜,既考中举人,又考中了贡士,然后再考中进士,因此才有资格称为“两榜进士”了。

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有人认为考中举人是一榜,那么考中进士就是“两榜”,“两榜”也有进阶之意。

但如果这样理解“两榜”,就与元朝科举考试中叫法有所冲突了。元朝时举行的科举考试很少,当时分为左、右两榜

因为元朝把人分为等级,最高一级是蒙古人,第二是色目人,第三汉人及南方汉人及其他民族。

朝把蒙古人和色目人列一榜,称为“右榜”,汉人和南方汉人则列另一榜叫作“左榜”。但元朝的两榜,与古代所指的“两榜进士”不是一码事。

放榜由来

科举考试的结果出来了,朝廷就进行公布,让天人都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放榜”。

古代科举考试后公布录取的名单,叫放榜。乡试的结果叫“桂榜”,而会试的结果叫“杏榜”,而皇帝主考的殿试结果叫可以叫作“金榜”。

这里所说的“金榜”,与之前所说的中进士的“金榜”其实是一码事。

杜牧有一首《及第后寄长安故人》的诗:“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人走马回。”《南部新书》记载:“新进士放后,翌日排光范门,候过宰相。”这些都说放榜后的中榜的考生热闹景象。

朝廷“放榜”与我们现在高考公布方式差不多,但这是皇帝彰显皇恩,让天下人都知道,皇帝有爱才之心。只要有才,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就会享受荣耀,也被朝廷重用。

除了放榜,我们在看影视剧时,也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中了进士的人,穿红色衣服,骑着高头大马,甚至朝廷还派人鸣锣开道,十分风光。这也是一种放榜的形式,不过据说最初的放榜更隆重热烈。

科举考试已经结束近百年了,虽然后来科举考试被认为有其弊端,但古代很重要,是国家选拔人才重要手段。

五四快要到了,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名人,其实有些经历过科举考试的学习阶段。如果没有我国传统知识基础,他们也成不了名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