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真正的样子如何 | 从三方面分析鬼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于“鬼”的样子,一直是众说纷纭,有说“鬼”是青面獠牙、嘴角流血的;有说“鬼”是披头散发、七窍流血的;也有人说“鬼”是白衣飘荡、面目狰狞的……结合以上的种种说法,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来,“鬼”的颜色上是:红、白、黑。

“鬼”往往与“惊悚”、“恐惧”联系在一起,甚至达到了谈“鬼”色变的程度。

那么,“鬼”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有恐怖色彩的文章,请做好心理准备)

从色彩上分析

对于“鬼”的样子,一直是众说纷纭,有说“鬼”是青面獠牙、嘴角流血的;有说“鬼”是披头散发、七窍流血的;也有人说“鬼”是白衣飘荡、面目狰狞的……

结合以上的种种说法,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来,“鬼”的颜色上是:红、白、黑。

为什么是这三种颜色呢?根据色彩与情绪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红”色是血,象征着流血与恐惧。在所有颜色中,它的警示意味最强烈,会给人的潜意识疯狂发出警告,必须远离!否则,就会受到可怕的伤害。

“白”色是一种经过强化了“无色彩”。苍白,又是缺乏力量,虚弱的象征。把“白”作为“血”色的周围色,给人的潜意识信息是:你是虚弱的、无力的,你反抗不了将要来到的伤害。

“黑”色,代表着黑暗、阴郁、拘谨,给人以压抑乃至恐怖的情绪反应,象征着暗无天日、紧张、恐惧、死亡。无论什么样的“鬼”,在出场时都是以黑色或者说以“黑”色主色调的背景。

从形状上分析

说到“鬼”恐惧,人们都会想到“张牙舞爪”、“青面獠牙”、“双手掐脖”、“滴血的利器”……

为什么这些形状都与尖锐联系在一起?

这是因为,对于在早期荒野生活的人类来说,威胁最大的都是那些大型食肉性动物,对于獠牙、利爪的恐惧写在人类的基因里。这也是早期神话里的鬼怪形体,更接近动物的原因。

随着时代推进,对“鬼”的描述越来越接近于人类本身。这是因为随着时代发展,对人类造成威胁最大的已经不是猛兽,而是我们的同类。越来越多的“鬼”故事中,描述“鬼”的形状时,就把猛兽的獠牙、利爪嫁接到人的身上。

这就形成了,现在人们对“鬼”的臆想形象。

从声音上分析

“鬼”是什么样的声音呢?

常见的描述是:“断断续续地哭泣”、“凄厉的惨叫”、“还我命来”、“尖锐的狂笑”……

这些声音都有个特点,大多数是女性的声音,掺杂着男人的狂笑。

为什么女“鬼”声音多呢?

这是因为,在旧社会里女性是弱者的象征,是生活的配角,不被社会所重视,更容易受到伤害。在中国这个男权主义社会里,女性往往是男性所十分希望知道的对象,特别是在女性身上发生的事情。一个冤死的女鬼背后,肯定有更加复杂的故事。

懦弱而被男性所欺负的女“鬼”,更容易得到人们的同情。而且,还特别容易使得在男性社会里的男子,产生各种各样的非分之想和关于性的幻想等等。

这些原因,使得我们听到的故事,基本上都以“女鬼”为主。一个哭泣的“女鬼”更容易让人们关注,这样的故事听得多了,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女鬼”的刻板印象,一想到“鬼”就与“冤死的女鬼”联系在一起。

至于“男鬼”,则往往与施暴者联系在一起,在港台电影里常常看到。基本上都是,以爱施家庭暴力的男子为原型,疯狂、嫉妒、暴力、占有欲极强,见到就让人心生恐惧。

所以,这类“鬼”出场的BGM(背景音)都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笑声或者是喉咙里发出的闷笑声,威慑力十足。

写在结尾的话

“鬼”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其实肯定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毕竟“鬼”仅仅是人们从主观上,创设的一个可以承载恐惧、惊悚的虚拟的形象。

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从脑海里,把最深层的恐惧,添加到这个形象中去,你说你的“鬼”,我想我的“鬼”,再结合道听途说,小说、电影等,最后才综合出一个:让自己恐惧,说出去让别人害怕的“鬼”。

至于,这个“鬼”身高多少?体重多少?姓啥名谁?听的人会自行脑补——反正自己想出来的“鬼”才是最恐怖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