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扫北的详细历史 | 明朝燕王扫北历史事实发生在哪年

在中国北方的一些地方流传着“燕王扫北”的故事,据那些村民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使得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人民遭到了大屠杀,导致这些地方人烟荒芜,百姓流落他乡。

在中国北方的一些地方流传着“燕王扫北”的故事,据那些村民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使得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人民遭到了大屠杀,导致这些地方人烟荒芜,百姓流落他乡。

他们的祖先也是因为“燕王扫北”而流难到现在居住的地方那么“燕王扫北”真的指的是大屠杀吗?

靖难之役,登基称帝

明太祖朱元璋定鼎天下后,分封诸子为王。然而,太子早亡。太子死后朱元璋把把对太子的思念转嫁到朱允炆身上,于是他把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随着朱元璋的死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帝。当上皇帝的朱允炆很快就发现祖父留给自己的国家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他的叔叔们每个都握有兵权并且对自己还不是非常的尊重。

这些藩王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了他的皇权,朱元璋在位的时候他们不敢起什么心思。

但如今皇爷爷已经走了,自己的这些叔叔们很多可都是曾经追随过祖父参加过战争的,又如何能服从自己这个后辈,甘愿为自己卖命呢?

想到这些以后朱允炆便隐晦的向大臣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的想法很快得到大臣们的回应,大臣们认为应该削藩,这样才能使中央王朝的权力更加集中。

大臣们的建议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和。于是更坚定了削藩的想法。就这样他下令开始削藩。

由于朱允炆主导下的削藩太过简单粗暴,他网罗藩王们的罪名然后给与最严厉的处罚,好几个藩王就这样被朱允炆简单粗暴的解决了,朱允炆的一系类行为引起了藩王们的注意。

一时间各地藩王人人自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朱棣以“内有奸臣,以清君侧”作为借口在北平起兵造反。

在朱棣带领下的燕军避开了朱允炆大军主力直接扑向南京城,在很短的时间内朱棣就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并且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报复削藩,屠杀旧臣

登基后的朱棣面对那些曾经忠于朱允炆的旧臣们他毫不犹豫的举起了屠刀,他对那些曾经表明要削藩的大臣们进行了打击报复。

最为让人诟病的就是他把朱允炆的老师方孝孺给灭了十族,企图使用这种办法去吓到那些只会读圣贤书的文官们。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朱棣扣上了残暴不仁的帽子。

由于朱棣对南京官僚集团的报复使得“燕王扫北”这个词被认为是针对北方平民的屠杀,其实这是不对的。

因为登基后的朱棣他对内打击报复的对象主要是建文帝的旧臣,而不是针对平民百姓。那么为什么会被流传成了是屠杀呢?

在朱棣报复官僚集团后,由于自身是靠造反上位的,在史书上肯定会被人给写的非常的不堪。

于是,他就开始篡改历史,他的这一点使得明清两代的皇帝们纷纷效仿,最后导致历史被严重的篡改。

正是基于这一点,所以人们就认为即使历史上没有记载过朱棣上位后有针对过平民的屠杀,那不妨碍是他把这一段历史给抹去啊。

探究“燕王扫北”

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意外的从各地的县志上面收集到了曾经朱棣亲兵的族谱,并且在对朱棣亲兵的后人的调查中发现原来“燕王扫北”指的从来不是什么杀戮。

原来在朱棣进行靖难之役的时候燕军和朱允炆的手下部队曾经有在河南山东一带进行过长期的拉锯战争,受到兵灾的影响,使得这些地方的百姓开始流亡借此来躲避兵祸。

百姓的减少使得明朝北方军事力量缺少后勤保障,要知道此时明朝北方还承担着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责任。为了恢复北方人民的生产力。

于是朱棣便命令全国针对这一地方进行移民屯军。在朱棣的这一思想下大量军户便移民进入了北方,这就是“燕王扫北”。

随着军户的到来,河南山东等地很快就从战事当中恢复过来了。朱棣为了显示自己抵御外族的决心更是下令把都城从远离游牧民族的南京迁到了靠近边界的北京城。

不仅如此,朱棣生前更是带领大军五次出征蒙古,很大程度上面保障了北方的安定。死前更是留下了君王死社稷,天子卫国门的遗言。

朱棣虽然做了一些残酷的事情,但是不得不说他也是一名明军,他开创了永乐盛世,能把国家治理成盛世这不是一个暴君能做到的,所以我们对他要少一点误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