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为什么叫厝 | 福建方言中厝是什么意思

在闽语,福建方言中,厝一词用来表示具体的居住地。地就是是乡民准备建筑民宅的宅基地的俗称,过去人口增长快一家分出几家,因此家家拥有一到几间厝地。比如普通话中的你们家,在闽南语中是恁厝,福州话中是汝厝,普通话的邻居在福建沿海方言中说厝边。

粗糙的砖墙,斑驳的木门,门内也许还有一口微波荡漾的老井。厝,似乎总有一种魔力让闽南人对它恋恋不舍。

©说咱闽南话周历2021

“厝”是闽南人对自己家园的亲切称呼,它承载了闽南人对于家、对于家人的一切念想。借由对“厝”字的探究,我们或许就能感受到闽南人多么爱自己的家和家乡。

我们经常会在闽语地区听到“厝”字,它是闽语方言的特征词。

“厝”在闽语中有三种基本释义,一是指整座房子,以及与房子有关的词语。以闽南语为例,“厝”在闽南话中读作“ʦʰu5”(除标注其他区域的个别读音外,文章所有读音均以泉州腔为例)。

截图 ©说咱闽南话App

闽南人将“邻居”叫做“厝边[ʦʰu5 pĩ1]”,房东、房屋的主人称为“厝主[ʦʰu5 ʦu3]”。大房子叫“大厝[tua6 ʦʰu5]”。

石头房子叫“石厝[ʦioʔ8 ʦʰu5]”,木头房子叫“柴厝[ʦʰa2 ʦʰu5]”,盖房子则称为“起厝[kʰi3 ʦʰu5]”。

二是指家、家乡,以及相关的比喻性用法。闽南人往往管“家里”叫“厝里[ʦʰu5 lai4]”,“我家”是“阮厝[ᵑgun3 ʦʰu5]”

“有闲来阮厝食茶[u4 ũĩ2 lai2 ᵑgun3 ʦʰu5 ʦiaʔ8 te2]”,有空来我家喝茶,是闽南人应酬常说的话。

闽南古厝 ©网络

三是作为地名的最常用字,广泛应用于大小村庄、村子,几乎遍及闽、台、粤、琼等地的所有闽语地区。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在闽语地区的一些地名中,找到“厝”字的存在。

比如厦门有“黄厝”“宋厝”,泉州有“肖厝”,莆田有“石厝”“前厝”,福州有“陈厝”“梁厝”,台南有“曾厝”。

苍南也有叫“刘厝”的地方。这些带有“厝”字的村名,一般首字便是该村的祖姓、单姓或大姓。

在中国其他地方也有以“姓氏”作为地名的现象,譬如上海就有“徐家汇”与“陆家嘴”。

厦门黄厝村保留了很多完整的闽南古厝 ©厦门日报

那么,“厝”是如何从指代房屋,到与姓氏相连成为地名呢?这与古代农业社会的居住习惯和姓氏来源有关。

古代的姓氏,绝大多数都是从“地(封国、出生地、祖籍)”得来。自姓氏产生之日,就与地名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一个大家庭往往住在同一栋房子里,整个村子周边通常是沾亲带故的同姓氏族。

因此在闽南人聚居区,产生了一种“姓氏+厝”的独特村落命名方式。可以说,“厝”字在地名中的意义就类似于北方的“庄”“屯”。

图为欧厝古洋楼,欧厝位于金门县金城镇西南处,住在这聚落的人大多姓“欧阳” ©实境旅游网

实际上,闽南人所习惯用的这个“厝”字并不是本字,而是民间沿用的俗字

在《汉语大词典》中,“厝”有四个义项。一是指安置,如“厝火积薪”;二是停柩,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如“暂厝”或者“浮厝”;三是指磨刀石。

前三种义项都继承了“厝”字的本义。其中,第二种义项常见于其他地区方言中,有绩溪话的“厝基(临时性的坟墓)”,于都话的“厝棺(暂置不下葬)”,还有安徽安庆话的“厝基(浮厝)”等。

第四种义项便是方言用法,指房屋。闽语中“厝”的本字已不可考,过去人们假借“厝”字来表示它,并沿用至今。

闽南人有浓厚的宗族观念 ©网络

除了词语外,与“厝”有关的闽南俗语也有很多。“趁大钱,起大厝”——要挣很多钱去盖大房子,许多闽南华侨发迹后第一件事就是回乡“起厝”;

“千金买厝,万金买厝边”——敦亲睦邻,有一个好邻居很重要;“做梦起大厝”,即空想;“厝顶踏破瓦”则指有漏洞。

从这些与“厝”相关的词语和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出闽南人对家庭的重视。

「家族」可以说是闽南文化的缩影。闽南人的家,有「大家」,有「小家」。「大家」是宗族,是对身份和文化的认同;「小家」则是相互扶持,一家团圆。

正是有了「大家」与「小家」做坚强后盾,闽南人才能出门在外放心拼搏吧,人生海海,泰然处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