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内耗是什么意思 | 一个人长期处于内耗会怎样

情绪内耗多的人,往往是情绪触角特别多,触动不了别人情绪的事,却能让他感到焦虑、恐慌、迷茫。和别人聊天,对方只回了一个“嗯”,就忍不住浮想联翩。情绪内耗的人失去了情绪弹力,一般人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是不会一直处在低落之中。

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问题,很常见的一个表现就是:

情绪内耗特别严重,感觉很“丧”,脑海里都是负面想法;

经常胡思乱想停不下来,越想越难受,越想越抑郁!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情况,那你一定要看这篇文章。

教你3个马上能用的小技巧,彻底摆脱动不动就胡思乱想的怪圈。

1,找事情做,让自己忙起来。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胡思乱想的本质是:

两种完全相反的念头在打架。

心理学研究表明:

大脑的意识构成,分为两部分。

一个叫“显意识”,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意识,比如制定各种目标,计划,畅想未来等等。

另一个叫做“潜意识”,如字面意思所讲的“你不能控制的意识”,比如发呆、走神、突然陷入焦虑等等。

回想一下:

你发呆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发呆很久了,突然别人拍了拍你,你才意识到自己在发呆走神。

这就说明,潜意识不是你能控制的,他会不知不觉地占领你的心智甚至行为。

而“显意识”和“潜意识”平时是怎么打架的呢?

显意识:我要努力,我要奋斗,我要健身,我要好好学习。

潜意识:我好困,我好累,再玩会儿,中午吃什么,我想喝奶茶,游戏那关怎么打……

我想告诉你的是:

这两种意识打架的时候,往往是潜意识获胜。

因为人的“显意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意志、毅力,这些东西就像肌肉一样,用多了就会疲劳。

所以往往你白天的时候还斗志满满,到了晚上就任凭潜意识占领高地了。

所以,当你胡思乱想的时候,不要指望你的“意识”,也就是你那些想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真正有用的,是“行为”。

很多人总是误以为,我们必须用“思维”指导“行为”。

其实,很多时候,行动往往是不假思索的,比如你从来不会为穿袜子先穿左脚还是右脚而苦恼。

这是因为,你穿袜子的行为已经成了习惯,并不需要占用思维带宽就能去行动了。

所以,中止胡思乱想最好的做法就是:

动起来。

先别管脑子里的想法,去做点什么。

手头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转移注意力,让行动引导思维。

我有个朋友很喜欢手工DIY。

当她感到很焦虑,胡思乱想的时候,就会立刻拿出那些DIY工具,让自己沉浸在手工的世界里。

2,调整生活作息,早睡早起。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个事实:

长时间的睡懒觉,其实对心理、对身体都是有害的。

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该起床的时候不起床,会一定程度地抑制大脑皮层的活跃。

天长日久,什么记忆力衰退、专注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就都来了,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干扰。

偶然睡懒觉没关系,但如果作息长时间的不规律,生物钟紊乱,

新陈代谢也不能正常进行,身体健康就会受到负面影响。

很多人一提到早起,就会觉得很痛苦。

实际上,天天晚睡,第二天又为了上班被迫七点多钟起床,浑浑噩噩度过一天,长时间下去这样更痛苦。

早起的前提是早睡。

作为职场人,我当然知道现代人为什么晚睡。

因为我们工作压力太大了,工作时间也太长了。

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所挤占,只有下班之后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

所以现代人的晚睡,其实是“舍不得早睡”。

之所以格外珍惜这几个小时只属于自己的时间,是这些时间让我们能感受到自己还“活着”。

但是,如果不改变这种作息,你的健康就会受到损害,情绪也会受到负面影响,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你可以利用早起的时间,去锻炼身体,吃营养早餐,看书提升自己,发展一项副业……

或者索性把娱乐时间搬到早上,都比晚上无尽地消耗自己折腾自己要好得多。

3,不要过多地思考。

我猜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明明只是在沙发上瘫了一整天,啥也没干,但到了晚上,还是觉得很累?

表面上看,你什么都没做。

但其实,你的大脑一直在思考焦虑,“南征北战”,负面情绪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奔驰了一整天。

很多现代人的体力消耗和脑力消耗往往是严重脱钩的。

以前的工作,大多数都是消耗体力的。

而且以前的年代攀比也不严重,大家都过着差不多的日子。

干完活回来倒头就睡,没有什么胡思乱想的理由。

而现在,很多人从事脑力劳动,只有大脑在活跃,身体层面并没有太多的疲劳。

导致晚上还有精力去胡思乱想,开始钻牛角尖。

很多时候,你感觉很“丧”的原因是你用脑过度,也就是思虑过度。

脑是人类最重要的器官,如果这个器官感到非常疲劳,你全身的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止损,不要让自己想得太多。

认识一名心理学专业人士这样说过:

“很多时候,悲伤难过的心情就像是感冒。不用太在意,可能一个星期之后它就自愈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