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乐山近日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卢羽华 摄
中国已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数和美国的总人口相当,并仍在快速增长,这将给移动设备制造商、电信服务商和内容提供商带来丰富的商机。新近出炉的《2010尼尔森中国手机市场洞察报告》,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充满了乐观。
深圳商报记者专访了尼尔森大中华区负责电信领域调查研究的副总裁费乐山。费乐山指出,符合中国用户消费习惯的“微支付”,或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主要的盈利模式。
记者: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如何?
费乐山: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巨大,但他们所使用的仍以浏览网页、下载音乐等简单服务为主。举个例子,我家的保姆来自湖北,她平时也用手机上网,但只看家乡的新闻,而不会使用其他的移动互联网功能。手机视频、内容上传等数据密集型的应用很少,原因包括3G网络正式挂牌仅有一年多时间、智能手机普及率较低等。
记者:那么未来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费乐山:一方面,本地化的互动数据应用会持续发展,如手机报等;而数据密集型的复杂服务发展潜力更为巨大。研究表明,与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者相比,中国消费者对手机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更高,使用也更频繁。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消费能力的提高,预计中国消费者对移动设备和数据的需求将与日俱增,手机视频、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等业务有着很好前景。而就访问内容来看,中国的无线网民最热衷于游戏,比例高达23%,体育健康、教育求职和汽车网站的访问频率也很高。
记者:中国的网民对收费服务似乎比较排斥,如何把移动互联网的前景转换成“钱景”?
费乐山:中国网民对于付费的疑虑主要有两点,一是他们的花费是否清晰明白;二是付费会不会很复杂,甚至影响到账户资金安全。移动互联网恰恰在这两方面存在优势。现在美国等地兴起的“微支付”(micropayment),看条新闻几分钱,下载一首音乐几分钱,直接计入手机账单。我认为这种方式很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可能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