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countif(range,criteria)其中range 表示要计算非空单元格数目的区域,其中criteria 表示以数字、表达式或文本形式定义的条件。
2.以这个例子说明怎么统计其中“赵四”出现的次数。
3.在E2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A2:A14,"赵四"),其中A2:A14表示统计的区域,后面赵四需要带引号,表示要统计的条件。
4.回车以后得到结果是3,与前面区域中的数量是一致的。
1.首先复制A列内容到其他地方,比如到E列。
然后选中E列,点击“数据”菜单下“删除重复值”选项,勾选标题“姓名”,然后确定设置。2.接着点击F2单元格,然后再点击输入栏上的“fx”,输入“COUNTIF”,点击“确定”。
并点击“Range”框右侧的向上小箭头(图示红色区域)。3.再选中A列单元格,然后再点击“函数参数”框右侧的向下小箭头。
4.“Range”框中就显示了刚刚选的区域,在“Crieria”中输入“E2”,也就是第一个要统计的不重复内容所在单元格。最后点击“确定”。
5.点击E2单元格,接着点击输入栏“A2”,按F4,这时“A2”就会变成“$A$2”;同样的,鼠标点击“A10”,按F4键将其变成“$A$10”。6.然后选中E2单元格,向下填充,就自动计算出了A列所有相同内容的重复次数啦。
如下图,“张三”出现了3次,“王五”出现了2次,其他人都只出现了1次。
身份证号,公式改为=AND(COUNTIF(G:G,G2)=1,OR(LEN(G2)=15,LEN(G2)=18))”错误信息改为“请检查数据的惟一性或输入数据位数错!”设置完后重新复制G2单元格的公式至G列其他的单元格。
该公式的含义是:在G列输入的数据必须是惟一的且数据位数必须是15位或18位。括号中的单元格地址设成绝对单元格地址如$B$2:$B$3000,B2指的是第一个单元格最后还需要提醒大家,由于G列输入的是身份证号,位数超过了11位数据,所以最好在输入数据之间,选将G列全部选定,设置“单元格格式”中的“数字分类”格式为“文本”格式,这样才能保证身份证号以正确形式输入。
1.首先,选中需要透视的数据,在工具栏找到数据——数据透视表。
2.选择区域,这里之前已经选好,也可点击右边选框箭头进行选择。此外为了方便则使用新建表格,如下图。
3.在新出现的透视表区域,用鼠标单击任何一个单元格,把”产品类别"字段分别拖到“行标签"和"数值"两个方框中。
4.现在,可以看到,在透视表中的行标签就显示了C列不重复类别的计数,如下图。
5.最后,如果“数值”处类别字段显示的是“求和”,单击右键该字段,设置成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