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建立那可谓是一个传奇,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到最后的九五之尊。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王朝史上,也很难找出身份比他更低贱的开国皇帝了,而这也侧面地反映出了朱元璋是个多么厉害的人。
当然,打天下光靠朱元璋一个人是肯定不够的,还要依靠手下的名臣良将。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先后几次封赏群臣,共封公爵25位。侯爵79位,伯爵12位,子爵11位,男爵23位。
而在25位公爵之中,以下六人的功劳最为显著。他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他们六人也被称为明朝的开国六公爵。
李善长少时聪慧,喜爱读书,富有谋略,很早就投靠朱元璋。李善长一直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很多。他对于朱元璋来说就如同萧何比之于刘邦一样。
洪武初年(1368年),李善长担任左丞相一职,后封宣国公,负责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
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时年七十七岁 。
徐达年少时和朱元璋是同乡,之后便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公元1363年,徐达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为朱元璋的统一大业扫清了障碍。第二年,被任命为左相国。
1365年,徐达再次率领军队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消灭了军阀张士诚。此战过后,徐达又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率领军队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野史中记载,徐达是吃了朱元璋赏赐的烧鹅而死,但历史上的最后得以善终。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
常茂是常遇春之子,和上面两位不同,常茂能得到这个爵位,完全是继承了他父亲的功劳。那么常遇春到底立下了什么功劳,能让自己的儿子位列开国六公爵之一呢?
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善于骑射。公元1355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常遇春曾经说自己若能率领十万军队,定能横扫天下。从那之后,军队之中常常称呼他为常十万。
公元1359年,常遇春率军攻取衢州城。公元1360年,常遇春和徐达一起大破陈友谅的军队。之后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谋臣。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都差点死去。
两年之后,李文忠才在滁州见到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于是将其收为养子,放在身边教导,并让他改姓为朱。
十九岁时,李文忠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之后李文忠多次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洪武十二年(1379年),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病逝,
元末时期,冯胜跟随兄长自立门户,以求自保。随后他又和兄长投靠朱元璋。之后,冯胜带兵征讨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
洪武二十年(1387年),冯胜担任大将军,带领傅友德、蓝玉等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地区的残余势力,受封宋国公。后来因“功高震主”,遭朱元璋猜忌,受召还京。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冯胜无罪被朱元璋赐死。
邓愈,原名邓友德。邓愈天生魁梧,勇武过人,在乡里小有名声。邓愈16岁便开始领兵抗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赐其名为邓愈,之后邓愈跟随在朱元璋左右,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集庆(今江苏南京),屡立战功。
后来又在浙西这个地方,多次击败元军。依靠着累积下来的军功,邓愈屡次升官,历任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右谕德。
邓愈为人慎密,智勇双全,治军严苛,在当时功劳很大。1370年(洪武三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之后,他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
洪武十年(1377年)十一月初九日,邓愈病逝,谥号武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