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晋时期,皇帝形同虚设,政治被王、谢等大家族把持,即便是到了唐代,皇权加强,但是士族门阀在政治上有着一定的话语权。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唐初的五姓七望,出身于这些家族的子女,地位尊贵,甚至连李唐皇族都有所不及。
何为五姓七望,其实就是在唐初时期,实力强大,政治地位崇高的七个大家族。
而这七个家族一共有五个姓氏,在隋唐身份地位有着严格要求的时代,这七家可谓是世家大族之中皇族,世人对其只能够仰望。
这所谓的五姓七望分别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他们的存在,本就是门阀政治的产物,魏晋时期的王、谢等也是如此,这些大家族不断的发展、衰败、兴亡,到了唐代初年形成了五姓七望的组合。
那么这五姓七望,究竟有着怎样的家族子弟,才能够使其睥睨天下呢?
其实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其实都是一家,李氏祖先据传乃是道教鼻祖李耳,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分家大概是在先秦战国时期。
秦国御史大夫李昙,以李耳为祖先,李昙生四子,分别为崇、辨、昭、玑,这四个儿子,李崇建立了陇西李氏,李玑建立了赵郡李氏。自此,李氏分为了两支。
虽然是分家了,但是李氏一族却以及兴旺发达,陇西李氏先祖李崇之孙便是秦国著名大将李信。
之后陇西李氏一族每代都有着杰出的将才诞生,陇西李氏崇尚武力,飞将军李广,西凉王李暠等皆出自陇西李氏。
到了南北朝时期,李氏一族的子弟更是遍布官场上下,同样赵郡李氏在分家之后,也一样兴旺发达。
李玑之子便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其次唐代宰相李吉甫、李德裕皆是赵郡李氏的子弟。
崔氏一族和李氏一样,也有两支,分别是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崔氏的祖先是齐国王室,乃是齐丁公长子姜季子。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本来姜季子能够继承王位,但是姜季子却选择了让位,将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弟弟叔乙,自己则前往了崔邑居住,之后姜季子的子孙便以崔为姓氏。
秦代,崔氏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这一爵位一直延续到了汉代,由于崔氏在当地的强大影响,因此秦汉时期的统治者对其采取拉拢政策,使得崔氏能够绵延不绝。
汉代时期东莱侯崔业定居于清河地区,而其弟崔仲牟则率领一部分族人迁往了博陵,自汉代之后,崔氏一族便日渐强大,成为了官宦之家。
崔氏一族开枝散叶,遍布北方各地,从最初的两支崔氏逐渐衍生出了近十支影响力强大的崔氏。
光是宰相,在唐代就有二十九人,被认为是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范阳卢氏在先秦时期便已经崛起,到了汉代逐步稳定,东汉大儒卢植便是范阳卢氏之人,尤其是在曹魏、西晋时期,卢氏子弟为官者众多,皆居高位。
范阳卢氏的高光时刻主要是集中于南北朝时期,范阳卢氏较为卡中联姻,其通婚对象也主要是崔氏、李氏等几家。
除此之外,卢氏一族还和北魏和北齐皇室频繁通婚,因而卢氏一族的地位在当时直线上升,然而到了唐代,和李唐皇室的通婚就较为罕见了。
唐代末期,卢氏业就逐渐走向了没落。
郑氏一族的源头乃是周代的郑国,郑国被灭后,其王室以及大量郑国遗民都选择了以郑为姓氏。
郑氏一族是在东汉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实力规模其实远不及李氏、崔氏等,但也属于高门第,并且长期和李氏、崔氏、卢氏等家族联姻,因此实力地位都较高。
相较于其他几个家族,王氏一族的规模更大,太原王氏仅仅是天下众多王氏之中的一支,在东汉末年名臣王允便出自太原王氏。
东汉末年,王允位列三公,地位尊贵,一举将太原王氏推向了顶峰。
在南北朝整个社会混乱动荡的情况之下,王氏一族依旧能稳步发展,屹立长达两百年之久,并且人才辈出,家族显赫,人才兴旺。
唐代时期的王勃、王之涣、王昌龄都是太原王氏出身,可见此时的太原王氏是何等的繁荣。
并且唐高宗李治皇后王氏便是太原王氏之女,因而太原王氏能够屹立不倒,与其政治联姻的广泛有着重要关系。
这五姓七望,虽然非皇室,但是在唐代初年,即便是皇室也要礼让三分,对他们也不敢有着丝毫怠慢。
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家族在政治和社会地位之上都较为特殊,另外李氏起兵业依托的是这些大家族,在早年乃是政治上的盟友。
因而等到李氏建立天下之后,对于五姓七望这几个家族也较为优待,甚至在最初,李渊、李世民还曾和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攀亲戚。
就是为了提高李唐皇室的社会地位,甚至不得不选择去和这些家族联姻,来获取他们的支持。
唐代读书人有一个理想,那就是中状元,迎娶五姓七望之女,可见五姓七望在那个时代是何等的荣耀。
当然这种门阀士族比皇室还要高贵的情况必然无法长久,长时间下来必然引起李唐皇室的不满。
因此到了李世民晚年,也不打算和五姓七望攀关系了,便开始着手打压这几个家族。
高宗时期,为什么敢于废除王皇后,便是因为李唐皇室准备削弱这几大家族,除此之外,科举制的施行,也是唐代采取的用于限制五姓七望的制度。
并且到了唐代后期,在科举制度之下崛起的寒族子弟逐渐取代了士族门阀在政治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