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晏子春秋·谏下二》记载,齐景公有三个臣子,都以勇力著称。齐相晏婴想除掉他们,请景公送给他们两个桃子,让三人论功食桃,结果三人都弃桃自杀。后来常用以比喻施用阴谋杀人。
春秋时,晏子对齐景公说:“那三位得尽早除掉,不然以后会危害到国家啊!”齐景公点头又摇头说:“有道理,但是……”
但是什么?齐景公忌惮什么呢?
这三个人,可不简单,这是齐景公手下的三个勇士。
公孙接:空手抓野猪,跟猛虎搏斗,够不够勇?
田开疆:战场屡次退敌,战功赫赫,够不够勇?
古冶子:一人一剑,入黄河,逆流百步,顺流九里,杀巨鼋,够不够勇?
如此勇士,自然是国家之福啊!但是,这三个勇士却也有问题,问题是他们虽然功劳很大,但是,却不把晏子放在眼里,这引来了晏子的忌恨,所以,晏子在齐景公跟前说他们的坏话:“这三位有勇而无礼,等国家需要他们上战场杀敌的时候,能指望吗?还不如趁早除掉,省得以后给国家带来危害。”
说实话,年轻时读这段故事,觉得晏子是对的,现在读,感觉这真是对勇士的揣测和侮辱啊!包括齐景公的反应,一样的问题。
齐景公怎么说的?齐景公说:“他们三人勇猛无比,杀死他们三个中的任何一个都很难,更别说一起杀死三个了。”
齐景公的担心是什么?杀一个不易,就算杀掉了,另外两个就会提高警惕,甚至会搞事,这就是引火烧身了,如果没有万全之策,坚决是不能动这三个人的。
晏子的主意马上就来了,他既然给领导提出来这个问题,恐怕是心里早就琢磨着搞掉这三个人了。
不得不说,晏子这小心思,能在齐国历经三位君主,50多年官场不倒翁,受到三任君主的重用,阳谋阴谋绝对是一把好手。
这天,齐景公召见三个勇士,齐景公让人端出来两个桃子给三位勇士,对他们说:这是外国使者进贡来的桃子,可惜就两个。你们按照自己的功劳和本领,觉得自己够格,就拿一个桃子。
人多桃少,咋办?那只能说出来理由,让别人服气了。
第一个勇士公孙接说:“我是一个勇武的人,空手捉野猪,跟猛虎搏斗,这个水平应该可以吃一个桃子了吧。”
说完,就伸手拿来一个桃子。
田开疆一看,只剩一下桃子了,马上说:“我冲锋陷阵,多次打退敌人,立功无数,难道还不配吃一个桃子吗?”见无人说话,他也拿了一个桃子在手上。
古冶子一看,一个桃子也没有了,非常生气,振振有词地说:“我随主公在渡河的时候,遇到一只巨鼋把主公的马衔住拖入滔滔河水中,我跳到河中,水底潜行杀死了巨鼋,左手拖住马尾,右手抓住鼋头,从水里跳出来,河边看到的人,都把我当成河神了。我有如此功劳,今天居然连一个桃子都不配吃。你们还不把桃子放回来?”说着竟拔剑而起。
公孙接和田开疆听了之后,感到非常惭愧:“你说得对,我们二人的勇武和功劳都没法跟你比,却还舔着脸跟你争桃子吃,真是太丢人了,以后没脸见人了!只能用死来洗刷自己的羞愧了。”说完两个人把桃子放回去,齐刷刷地拔剑自杀。
公冶子一看:“因为我一番话,死了两个勇士,我一个人还活着,这是不仁;我为了区区桃子,吹捧自己又踩低他人,这是不义;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还不敢死,这是无勇。”一番话说完,他羞愤地自杀了。
【子霄读史感悟】
二桃杀三士,晏子可以说有大功!只用两个桃子,轻松地杀死了三个有功的勇士。有人说“二桃杀三士”是千古阳谋,其实,咱们再想想,这里面又何尝没有阴谋呢。
咱们先说说,这个阳谋能破吗?自然可以破,有人谦让一下不就破了嘛,或者大家分一分,也就破了。
之所以不能破,说明晏子对这三个勇士是仔细分析过的。至少有这么几个特点:一、争强好胜,好大喜功;二、勇而无谋,心眼比较实在;三、有自知之明,有羞耻心。
正是因为有这些特点,这个阳谋才实在无法破,换三个人,这阳谋根本就随手可破了,比如说,你上前把桃子砸烂了:咱们哥三个没必要为了两个烂桃子伤了和气……;比如说,碰上心眼多的,就知道国君这是没好心,还能上当吗?
再想一想,晏子这个阳谋靠得住脚吗?
一、这三个勇士除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犯过错吗?没有,一个杀野兽,造福百姓,一个战功赫赫,有功国家,一个救过国君,他们三个该死吗?
二、三个勇士对国君是忠心的,至少没有晏子说得那么嚣张跋扈,不然为了两个桃子就可以让他们如此对待?放在一般人身上,你给我俩破桃子想让我们当猴耍,你看不起谁呢?所以说,三个勇士是有荣誉感的,对国君至少不是敌对的态度。
三、晏子为什么要请国君诛杀三个勇士?根由是三个勇士见了晏子没有打招呼,没有礼貌,让晏子觉得他们三个目中无人。说白了,晏子看不起这三个没脑子的武夫,偏偏这三个勇士还不爱搭理晏子。所以说,晏子这个阳谋背后也充满了个人私怨。至于说三个人对国家有危害,那是有罪推断,这就是舌头的力量啊,又何尝没有排除异己的心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