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朱棣简介与生平介绍 | 朱棣为什么要发动靖难之役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

永乐大帝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

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

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朱允炆削藩,手段狠辣激烈。那种不给人留活路的手法,吓得各个藩王,人人自危,最终燕王发动“奉天靖难”。那造反必须要显示自己的合法性,要找合理的理由。

它就是《皇明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

朱棣正是循着这条法则,打起了“清君侧”的旗号,扬言要替君分忧,铲除齐泰、黄子澄这样挑拨皇族宗亲关系的奸佞之臣,还朝廷一片清净。一篇《靖难檄文》就此诞生。

靖难之役成功的原因:首先是朱棣自己本人军事经验丰富。朱棣驻守北平将近二十年,期间和北元多次交战,在战争中积累了宝贵的战斗经验。同时,朱棣在北平经营多年,手下都是精兵强将,还有一个智囊(精神导师)——道衍和尚姚广孝

其次朱允炆优柔寡断,心慈手软。在靖难之役中,有一场名为东昌之战的战役,这场战役本可以直接击杀朱棣的,但建文帝朱允炆害怕背上杀叔父的恶名,向前线将士下诏不准杀朱棣。这束缚住了前线将士的手脚,既不敢杀害,又难以活捉,只能放任自流。

最后是人心有利 (藩王 百官 ) 朝廷和燕王府的战争。对于其他藩王,尤其是有兵权的几位“塞王”来说,朝廷赢了,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燕王赢了,按照燕王的宣传,或许他们还能重新过上好日子。

在百官看来,这场战争是朱家内部的夺位之战,和官员的操守本无太多关系,官员忠于朱姓皇帝就可以了。虽然朝廷上有很多诸如方孝孺的大臣选择为朝廷殉葬,但是大面上,投降燕王的更多。

永乐大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王爷身份造反成功的人

明成祖文治武功

1:收复安南,汉唐故土

安南为现在越南 收复这块独立了四百多年的“汉唐故土”扬我国威。

2:五征漠北,让蒙古称臣纳贡,奠定了明朝宗主国地位

第一次永乐八年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本雅里失可汗仅仅带着七个骑兵溜了。

第二次永乐十二年明成祖举行第二次北征,在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击败据险而守的瓦剌首领马哈木,此次战役中,明军三大营和骑兵火器配合的战术歼灭了瓦剌三万精锐铁骑,后追至土剌河,马哈木逃遁,从此实力大损.。

第三次永乐二十年三月,朱棣率军出北京,率领三十万大军,阿鲁台闻讯,避而不战。七月初,明军追至阔滦海子(今呼伦湖)北,闻阿鲁台尽弃辎重、马畜北走,遂收其所弃牛羊驼马,焚其辎重回师。

途中,朱棣率精骑2万,分兵5路进袭依附阿鲁台的兀良哈部,没处出气的朱棣斩杀了兀良哈部数百人,八月十七,班师回朝。

第四次永乐二十一年,四征漠北,阿鲁台不断骚扰明朝边塞重镇,朱棣有心将其一举除掉,于是再次率三十万大军亲征。阿鲁台很狡猾,一直迂回躲避,不和明军决战,双方只有一些小规模战斗发生。

九月,师抵沙城(今河北怀耒),鞑靼知院阿失帖木儿、古纳台等率其妻子来降,言阿鲁台已为瓦剌部所败,部众溃散。十月,明军先锋陈懋探知鞑靼部溃败属实,遂率兵追击。途中,遇鞑靼王子也先土干率部来归。朱棣封其忠勇王,赐姓名金忠。十一月,返回京师。

第五次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五征漠北。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

3:招抚女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都司的全称叫“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它设立于明朝永乐九年(1411),是明朝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及库页岛地区的军政机构,其治所位于黑龙江下游东岸的奴儿干(今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

奴儿干都司的设立标志着东北女真各部都纳入到明朝的治理体系之中。

4:设立贵州行省 平定土司叛乱

新建立的贵州省,下辖贵州宣慰司,思州、黎平、新化(今毕节市新华乡)、石阡(今铜仁市石阡县)、思南、铜仁、镇远、乌罗(铜仁市乌罗镇)八府,39个长官司,3个州,1个县,府以上由朝廷派流官直接管辖,州县仍然保留了一定程度的自治。

5:永乐大典,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一部璀璨的中华文明史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 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这部奇书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汇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财富。

永乐大典

6:郑和七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可以在国外显耀兵力,向海外各国夸示中国的富强,宣扬明朝的威德。招徕各国称臣纳贡,与这些国家建立起上邦大国与藩属之国的关系。另外,还有一个目的,便是在海外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郑和下西洋

7:迁都北京

迁都北京,也就意味着明朝政治中心的北移,北京及其周边的大片地域成为明朝的统治核心,这也是自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以来,以朱明皇室为首的中国古典汉族政权对华北地区的控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程度。

北京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史》对永乐大帝评价: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朱棣在位期间的最大功绩是在军事上的开疆拓土,还通过各种方式让明朝影响力达到巅峰。他富有干劲和开拓精神,做事情往往亲力亲为,这一点明朝后来的帝王没有一个能做到.应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当皇帝后御驾亲征最多的皇帝

但是朱棣也是一个杀戮之心比较重的皇帝,尤其靖难时对建文旧臣的杀戮。尤其开创先河“诛十族”

对于明成祖的历史功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毕竟对于历史人物从不同的面切入看,每个历史人物和我们自己想象的不一样。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