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爱康集团董事长兼CEO刚“语出惊人”:有些体检公司做的是假体检,用护士假冒医生看超声,甚至有的抽了血,没做检查就扔掉的,直接出结果,只因为真正得癌症的比例仅有千分之三。
体检是假的?
医生是假的?
血检报告也是假的?
这话从行业大佬嘴里说出,让不少人心惊肉跳。
然而这一切,似乎又很熟悉……
半年前,另一个“体检巨头”也曾遭到类似的危机。美年大健康一名前员工爆料,广州美年富海门诊部有限公司多名无证人员冒用医师名字在体检报告上签字,甚至“患重疾走了”的医师名字亦被冒用。
这一指控被美年大健康矢口否认,称文章歪曲事实,恶意中伤,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不过否认却被卫生部门和深交所接连“打脸”。
广州市天河区卫计局初步调查显示,美年富海门诊部在未取得行政许可前已违规开展相关诊疗服务行为。
而美年大健康在回复深交所的公告中也提到了多次违规的情况:自2015年起,美年大健康在3年时间先后被行政处罚15次,处罚的原因涉及从事医学诊疗活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擅自开展放射诊疗活动、未经批准变更放射诊疗许可项目从事X射线CT影像诊断活动等多个方面。
美年大健康的问题虽然只是个案,但背后反映出体检行业的乱象,再加之如今的“内部曝光”,让人更为担忧。
“千亿”蛋糕有量无质
现如今,“每年一次体检”已成为职场标配,不少人都希望借此来发现“重疾前兆”,因此,体检行业也飞速发展,诞生了美年大健康等上市公司。
体检到底有多赚钱?一组数据分享给大家。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预测, 2018年我国健康体检人次将达5.75亿。也就是说,这将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大蛋糕。
拿美年大健康举例,自2015年借壳上市以来,2016年、201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0.82亿元、62.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65%、102.25%。在2018年上半年,美年大健康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57%。
但体检行业在发展规模的同时,质量却没有跟上。爱康集团董事长的一席话便是最好的注脚。
血液样本被扔掉,却能编出检测结果,只因为癌症比例为千分之三。千分之三看似概率不大,但正如网友@啊瞳瞳 担忧,中国人口基数大,十三亿的千分之三,这样操作不知道会耽误多少人的最佳治疗期?
随着民间资本的进入,体检中心的门槛降低,“利益集团”的介入。比如,央视的315晚会曾曝光,一家近视产品销售公司获取了体检的资格,从而搜集了134280条学生信息,用以向家长贩卖近视矫正产品——角膜塑形镜。
另外,体检中心虽然看上去服务环境很好,但是医疗条件到底如何,普通人并不一定能了解,这也是其中不乏庸医或“冒牌医生”存在的温床。
@消化科倔老头 说:“很多体检中心环境真的很好,可是体检的医生也许是滥竽充数的。体检能赚钱,风险小。今天门诊有个病人,两个月前在一家体检中心检查一切正常,现在CT上胰腺体部有个五公分的肿瘤,把大血管都包绕了。估计两个月前体检的B超医生是冒牌的吧?”
@李旸 也批评体检中心的诊疗模式:“任何一线医生提供医疗服务,必须要见到病人,发生下图①和②的交互流程才对!而某些体检中心,就有意无意地改变了流程,让病人全部或者部分地直接和仪器交流,最终把仪器分析出来的结果直接给病人。从‘我去看医生’,变成了‘我去看机器’。”
现阶段,体检行业的弊病还有很多,大体如@北京青年报 所提到有三大方面:
其一,检查项目过多过滥,导致过度体检问题,既让消费者多花了冤枉钱,也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和信誉。
其二,体检效果欠佳,不但潜在的疾病检查不出来,甚至连患者已经明确的疾病也检查不出来,导致患者延误了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其三,部分体检机构医护人员缺乏资质,甚至存在以护士冒充医生上岗、过度依赖机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