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窝数据造假事件 马蜂窝数据造假被曝光 马蜂窝数据造假回应
在线旅游服务新贵马蜂窝被捅了马蜂窝。日前一篇揭露其社区评论数据涉嫌作假的文章,引发全民热议,并在进一步发酵。
马蜂窝将这起事件定性为“有组织的恶意攻击”,并宣称已提起法律诉讼。
有业内人士指出,若造假嫌疑最终被做实,马蜂窝的估值很可能大幅缩水,从175亿元跌至20多亿元——这一跌,可是将跌去88.6%的估值。
作为一家典型的未盈利、负现金流的成长型科技公司,马蜂窝用自身的数据疑云,为广大投资者上了一课:投资那些所谓的科技新规股票,面临的很可能包括通过人为数据造假手段填充、拉升估值的风险。
“我们只需要狂奔”
“旅游之前,要先上马蜂窝。”今年世界杯期间,这则马蜂窝的广告引发了大众的吐槽。广告片中,影星黄轩和唐僧的一段无聊的对话,不断在球赛中间洗脑传播。
2017年底,马蜂窝完成D轮1.33亿美元融资。陈罡在接受采访时指出,D轮融资之后一块很大的投入在市场营销方面,希望更多的用户知道马蜂窝的品牌。
陈罡的目的达到了。尽管俗套又洗脑的广告让球迷怨声载道,马蜂窝却坐收渔翁之利,轻松在公众中打开知名度。
而回到的10年前,靠游记和旅游社交起家的马蜂窝一度是文艺青年的专属。
2006年,创立马蜂窝之前,创始人陈罡和吕刚只是两个爱旅游、爱摄影、爱自驾的年轻人。在兴趣的基础上,两人建立了一个旅游社区,分析自己的旅行经历,并分享给周围的朋友。马蜂窝最初以UGC业务为主,调性和豆瓣类似,小而美,适合分享。
“活下来”一度是马蜂窝为代表的OTA第二梯队的目标。所幸的是,马蜂窝也赶上了两波红利。
首先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2011年之后,一众老牌OTA面临着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的问题,穷游、马蜂窝等轻量的移动产品很快受到关注,同时也从游记和自助游信息分享,发展定制游品牌,廉价机票、酒店拼团等业务,逐渐开始盈利。
第二波红利来自于自由行群体的倍数增长,以及90后新生群体对定制旅游和个性旅游的推崇。
海外目的地衣食住行的推荐也是一个空白市场。据2016年马蜂窝提供的数据画像来看,这一年,马蜂窝用户以85后出境自游行为主,其中60%的订单来自日韩等境外目的地。
2013年、2014年,马蜂窝先后拿到B轮和C轮融资,总金额超过1亿美元。
2015年前后是马蜂窝的转折点。这一年,资金充沛的马蜂窝上线地点评论功能。马蜂窝用了简单、明了的激励用户的手段,即“蜂蜜商城”。譬如发游记(以及如果质量好,蜂首宝藏星级)、写回答(成为问答指路人)、写嗡嗡(旅行状态分享)、写点评(成为金牌大师)、在蚂蜂窝订票订酒店等等,这些行为都可以获得非常可观的“蜂蜜“奖励,可以在商城兑换价值不等的奖品。
而从商业化开始,马蜂窝的用户也经历了一番洗牌。很多崇尚旅游社区和“小清新”风格的旅游达人离开,更多把自由行当做“刚需”的新用户加入。
马蜂窝用户王林向全天候科提及,2015年他开始坚持在马蜂窝上写游记,也积极回答问题。为了保证数量,他经常对同一个目的地的不同人的提问,复制自己的某个答案到多个问题下。在蜂蜜商城,王林兑换了很多用品,如24寸旅行箱、旅行背包、耳机、音箱3个、各种旅行套装等。
这一轮补贴红利吸引了一些新增用户。2017年,D轮融资过后,吕刚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面对这么大的自由行市场,我们只需往前狂奔,不用中途去担心被超越。”
但是,从UGC内容出身的OTA公司在盈利上面临天花板。对于马蜂窝来说,为了进一步商业化,要继续增加评论和游记数量。有媒体报道,马蜂窝发动了很多内部员工撰写,直到近期又爆出直接从国内外网站抄袭。
同样依靠由游记和旅游社交起家,穷游和马蜂窝的发展路线有所不同。2014年,穷游获得C轮数千万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挚信资本等跟投。获得阿里投资后的2014年和2015年,穷游的营收分别为1400万元和1600万元,但净利润仅为50万元左右。
相比之下,马蜂窝的盈利情况要好得多,这取决于其在商业化过程中的“杀伐果断”。但也因为穷游依附于阿里和飞猪,马蜂窝面临更大的盈利压力。
在目前的OTA市场,携程、去哪儿合并后一家独大,同程艺龙两家老牌企业也选择在今年合并共生,并计划在年底赴港交所上市。在马太效应下,途牛、酷讯、驴妈妈等网站日渐式微。
吕刚认为,目前蚂蜂窝并没有竞争对手,携程、途牛等都是合作伙伴,如机票业务,途牛和马蜂窝共用一个入口。刘泽辉也对全天候科技表示,现在,马蜂窝对整个OTA行业格局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平台本身的差异化很明显。
马蜂窝的下半场该怎么走?
对于马蜂窝的下半场,吕刚曾信心十足地表示,“2018年是马蜂窝影响整个旅游市场产业格局的元年”,“马蜂窝可以装下中国旅行者的全部”。而在战役打响前,马蜂窝要先对这一场资本逐利下的狂奔突进承担后果。
马蜂窝数据造假事件 马蜂窝数据造假被曝光 马蜂窝数据造假回应。